|
社会组织探索创新模式: 为流动、留守儿童早期发展“护航”社会组织探索创新模式: 为流动、留守儿童早期发展“护航” 活力社区内开展的亲子活动。活力社区供图 本报记者 顾磊 “六一”儿童节临近,“谁来负责2600多万0~3岁流动及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媒体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在由多家公益机构共建的好公益平台与活力社区日前联合主办的研讨会上,嘉宾们探讨指出,早期发展干预对于儿童成长极为重要,然而针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群体的服务供给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在面临资金、人才等诸多发展难题的同时,不少社会组织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创新了服务模式。 早期发展机会不应稀缺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总量也在逐年增加。乡村留守和城镇流动儿童的早期发展受到各方关注。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5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报告,中国约有2637万0~3岁的流动及留守儿童。囿于教育资源及社会支持的匮乏、家庭较弱的购买力,以及看护人本身缺乏足够的儿童营养健康、身心发展等知识等原因,这些孩子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却难以得到早期教育机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助理秘书长杨丹表示,随着对儿童早期发展研究的不断加深,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生命的前1000天对人一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流动及留守儿童因为多种原因难以获得优质、持续的早期发展机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干部培训中心(党校)原党委书记蔡建华援引科学研究数据指出,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到2岁期间,每秒约有100万个神经元细胞连接,这一期间进行早期发展方面的干预,将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儿童早期发展阶段每投入1美元,将获得4.1~9.2美元回报。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的回报,远高于学校教育阶段和成人继续教育阶段的投资回报。 蔡建华认为,养育照护的5个主要因素即健康、营养、安全、回应性照料和早期学习,均在儿童早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应该让儿童早期发展的机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不论家庭状况如何,所有儿童都应该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早期发展服务,这也是确保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蔡建华说。 家长孩子“双管齐下” 活力社区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益组织,愿景是“每个孩子都有充满活力的未来”,致力于为困境儿童特别是流动与留守儿童创造安全、有爱且有益的成长环境。 自2011年起,活力社区开始探索低门槛、见效快、高赋能的亲子服务模式,形成了活力亲子园的完整解决方案。活力社区执行总监侯蔚霞分析说,流动和留守儿童家庭在早期发展方面的最大挑战,是婴幼儿照养人缺乏早期服务的使用意愿且缺乏购买能力。 基于此,活力亲子园通过开展免费的亲子活动和家长活动,促进积极的亲子互动增加,改善家长的育儿行为,提升育儿效能并为家长提供更多支持,通过家长意识和行为改变促进孩子的早期发展。 同时,活力社区致力于成为流动留守儿童早期亲子教育公益服务领域的播种者和培育者,通过支持伙伴机构和个人,开展符合儿童早期发展阶段特征的亲子活动和课程,并通过“赋能家长”这一特色支持,鼓励从受益人成长为亲子服务的提供者。 目前,活力社区对亲子园项目支持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进行梳理,再针对性地选择社会服务组织或民办幼儿园等机构展开合作,带动更多伙伴加入,为0~3岁流动及留守儿童提供早期发展服务。 这一模式已经显现成效,截至2021年4月底,活力社区已经累计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个项目点,为超过4.4万名流动及留守儿童和家长提供亲子服务。 小芳和她的两个宝宝是活力亲子园项目的受益者。在2018年与活力亲子园相识前,小芳和大宝的相处模式是“孩子玩玩具,大人玩手机”。3年来,小芳坚持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自己也坚持参加家长读书会,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社区里有了不少好朋友。 “以前在家遇到情绪崩溃的时候,会打孩子、吼孩子,拿孩子撒气。参加读书会后,我逐渐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也学会了如何和孩子交流。”小芳说,她的二宝也早早加入了活力亲子园的早教课程。活力亲子园“2020秋季测评”数据显示,接受早期亲子服务课程及活动的家长,在育儿效能、育儿行为以及获得的专业支持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社会组织探索创新模式 目前,在流动及留守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方面,已有不少社会组织在各地开展项目,取得不少令人满意的成果,但也面临不少困难。 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0~3岁婴幼儿养育中心即是一家这样的机构。该中心负责人田静介绍,机构在青州市较为偏远地区,项目实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生源问题——当地家长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很多家长一开始并不情愿参与中心的亲子活动。 “只要坚持做就能看到效果。”田静举例说,有一位家长看到了早期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变化,哪怕家住在十几公里之外,每次都会风雨无阻地带孩子来参加中心的亲子活动。 该中心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是,精心培育的“妈妈老师”流动性太大,难以留下来。这并非个案,活力亲子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此,活力社区合作推广负责人李海燕表示,机构将不断地培养老师,并且保证这些老师具备培养更多人的能力,为项目和服务储备人才。 与活力亲子园侧重城镇流动和留守儿童群体相比,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春晖守望项目,则将目光投向偏远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该基金会秘书长刘珊介绍,春晖守望项目依托儿童中心和入户家访,通过育儿技能培训、亲子互动培训和社区参与活动3个方面的内容,整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在改变照料者行为的同时,为儿童营造了一个滋养型的社区环境和家庭生态环境,促进他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交和情感领域的全面发展。 “项目不仅传递育儿技能,还为孩子们营造好的成长环境。这对社区和谐、提升幸福感起到了一定作用。”刘珊说。 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负责人李黎表示,为了让0~3岁流动和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获得有力的早期家庭科学养育支持和充分发展,我国已经有了许多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但是在服务供给上相对庞大的需求还是面临着资源、资金短缺的挑战。 李黎指出,政府在这一领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比如陕西有一些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为这些儿童提供公共服务,全国各地也有来自妇联、教育部门、卫健部门的基层政府以场地、资金等方式支持此类公益项目。“未来期待国家政策能进一步打通,集合政府、社区和社会公益组织更多力量参与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