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的革命即将来临!据国务院法制办权威消息,国家网信办倾力打造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已揭开神秘面纱。该条例明确提出,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在出厂或销售前,必须预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或将提供安装便利并进行明确提示。这不仅是对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的坚定承诺,更是对公共上网场所的严格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比例节节攀升,高达90.1%的未成年人已踏入网络世界。然而,网络空间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却远未到位,暴力、色情、凶杀、恐怖等不良信息肆虐,严重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据统计,超过七成的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关,这无疑敲响了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的警钟。
送审稿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在网络空间展示可能诱导未成年人实施暴力、欺凌、自杀、自残、性接触、流浪、乞讨等不良行为等信息之前,须以显著方式提示。此外,送审稿也提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威胁、侮辱、攻击、伤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校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现网络欺凌的,负有救助义务。
另外,送审稿也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作出规定,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